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材料四:
       
美国白宫               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联邦法院
材料五:“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3分)
②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
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③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④材料四中美国政体形式是通过哪部宪法确立的?(2分)体现什么原则?(2分)
⑤材料五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古希腊雅典民主分别属于哪两种文明类型?(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欲为其国,必伐其聚(打击结党拉派,聚议朝政者)”
——《韩非子》
材料二 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利,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遂,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作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最大的进步意义在哪?这一进步思想韩非子具备吗?请举一列说明?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早在16世纪,人们已经懂得使用木轨,来减少车子的阻力和颠簸。18世纪,英国矿山和冶铁工厂的运输中已经普遍采用了木板轨道。但木板承重力差,易被轧坏,木材的损耗极大。后来,人们在木板外面包上铁皮,以延长轨道的使用寿命。18世纪中期,人们又开始采用铁轮和用生铁铸成的凸缘铁轨,后又改为平铁轨,并使车轮带凸缘,以克服易于脱轨的缺点。1770年,一名法国人发明了一辆蒸汽机车,但仍有很多缺陷。1803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了一辆蒸汽机车,这辆机车重25吨,时速4英里 (1英里等于1.6093千米),但由于车轮和轨道平滑,行驶中特别是上坡时容易脱轨。1813年,乔治·史蒂芬孙攻克了许多难关,设计出了性能良好的实用铁轨机车。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从此,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
材料二 1835年底,德意志才建造了第一条很短的铁路(不到6公里),但是,1860年它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7180英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英国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修建铁路的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自由”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其内涵总是在不断受到挑战,自由的历史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辩论、分歧和斗争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美国革命是以自由的名义进行的。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观点?《独立宣言》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2)1864年,林肯说:“我们(指内战双方)都宣称为自由而战,但在使用同一词时,我们所指的却不是同一件事。”对于北部来说,自由是“每个人”能够享有“他的劳动成果”;对于南部白人来说,自由意味着做主人的权威和地位一一即拥有“任意处置他人及其劳动成果”的权力。
——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
美国内战期间,交战双方对“自由”的理解各是什么?双方分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图中的《解放宣言》,对整个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问答问题:
材料一:毛纺织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了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冲击……农业雇工的工资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农业雇工工资的相对低廉使得乡绅等人乐于采取雇人放牧的圈经营方式。……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巨大的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圈地后的耕地和牧场受到人们精心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摘自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材料二:1793年6月,雅各宾派政府下令将逃亡贵族的地产分为小块出售,地价十年偿清。接着又规定: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可以按人口分配给农民。7月,又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从而使一切永佃田成为农民的私产。
——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们普遍同意英国约从1688年到拿破仑战争结束这段时间是大土地所有者集团的黄金时间。……毫无疑问,这些大的农业集团通过高利润、低成本而获得大部分增长收益。
——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当时英国和法国处置土地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采取的措施对法国的工业革命起了怎样的作用?原因何在?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农业经营的不同特点及其结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概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