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胡锦涛总书记在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上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针对材料一、二反应的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该材料 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20l 0年5月1日正式开幕.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了“走进世博,参与世博、做世博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以下是部分国家馆。
(1)结合上述材料,对我国举办世博会的文化价值进行解读。(6分)
在上海世博园区参观,不难发现一种有趣的“反差”。有些是最“超前”的:高科技,智能,挑战极限;有些则是最“落伍”的:古旧,手工,神秘莫测。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的展品更是引来观者如潮。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都是人气最高的展品。世博会凝聚着人们对所处世界最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追溯过去,引向未来。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阅读上述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上海世博会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3)结合上述副主题,从文化角度,说明城市如何才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2010年3月4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指出: 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材料二:在我国,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1953年我国制定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至今共进行了6次修改。选举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请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2)有人认为:“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就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一:2010年3月15日:以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共和党议员林赛·格雷汉姆为代表130名国会议员联名向白宫施压,要求奥巴马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强硬行动.这些议案认为,人民币升值25%到40%将会使美国贸易赤字每年减少1000亿到1500亿美元,增加75万到100万人就业。议员们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要求商务部对被贴上此标签的国家逐个征收反补贴关税。
材料二:呼吁国会和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强硬行动的还包括美国最大的工会联盟劳联—产联、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以及代表美国制造商和纺织业的一些工会组织.但代表跨国公司的美国商业组织反对这样做.他们表示,对中国进行贸曷制裁其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政治结构中政府决策受哪些因素影响?
(2)有人认为美国利益集团是“民意的代表”,你如何评价? (4分)
材料一:漫画《给互联网打扫卫生》《不良网站》
材料二:针对当前手机有害信息大行其道,毒化社会空气,毒害人们心灵的状况,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加强调查研究,重拳阻击手机涉“黄”,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扫黄”运动。其实,手机互联网涉黄问题的背后,实质是一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低俗文化的角力。在铁腕“扫黄”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以健康文化占领手机网络阵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占领手机网络阵地,让“黄色文化”无处藏身。
(1)两则材料反映了文化市场的什么现象?
(2)针对两则材料中反映的文化现象,谈谈应该如何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