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因子中的干扰素是治疗病毒的特效药。通常只能从人体内获得,且获得的数量非常少。为了在体外获得大量的干扰素,有人把某种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几代后,细胞分裂就会停止。下列哪种实验设计,既能使某种淋巴细胞在体外不断增殖,又能够获得大量干扰素 ( )
A.用鼠的效应B细胞与鼠的骨髓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
B.用鼠的效应B细胞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
C.用鼠的效应T细胞与鼠的骨髓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
D.用鼠的效应T细胞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
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 ()
A.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 | B.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 |
C.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 D.书写语言中枢W区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 |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