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形成若干壳层,K壳层离核最近,L壳层次之,M壳层更次之,……,每一壳层中可容纳的电子数是一定的,当一个壳层中的电子填满后,余下的电子将分布到次外的壳层。当原子的内壳层中出现空穴时,较外壳层中的电子将跃迁至空穴,并以发射光子(X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但亦有一定的概率将跃迁中放出的能量传给另一个电子,使此电子电离,这称为俄歇(Auger)效应,这样电离出来的电子叫俄歇电子。现用一能量为40.00keV的光子照射Cd(镐)原子,击出Cd原子中K层一个电子,使该壳层出现空穴,己知该K层电子的电离能为26.8keV.随后,Cd原子的L 层中一个电子跃迁到K层,而由于俄歇效应,L层中的另一个的电子从Cd原子射出,已知这两个电子的电离能皆为4.02keV,则射出的俄歇电子的动能等于( )
A.(40.00-26.8-4.02) keV | B.(26.8-4.02-4.02) keV |
C.(26.8-4.02) keV | D.(40.00-26.8+4.02) keV |
将4个相同的小灯泡如图所示接在电压恒为6V和12V的电源上,调节变阻器R1和R2,使4个灯泡都正常发光,这时R1和R2上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
A.2:1 | B.1:1 | C.4:1 | D.1:2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上移动时,关于灯泡A的亮度及电容器C所带电量Q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灯泡A变亮,Q增大 | B.灯泡A变亮,Q减小 |
C.灯泡A变暗,Q增大 | D.灯泡A变暗,Q减小 |
如图所示,三条平行且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其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实线是一带电的粒子(不计重力)在该区域内运动的轨迹,对于轨迹上的a、b、c三点,已知:带电粒子带电量为0.01C,在a点处的动能为0.5J,则该带电粒子
A.可能是带负电 | B.在b点处的电势能为0.5J |
C.在b点处的动能为零 | D.在c点处的动能为0.4 J |
如图所示,在a点放有带电量为Qa的电荷,在b点放有带电量为Qb的电荷,Qa、Qb为异种电荷。在它们的连线上有M、N两点,且aM=bN,比较M、N两点的场强大小和电势的高低时,发现场强EM>EN,电势φM<φ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Qa为正电荷、Qb为负电荷,且|Qa|>|Qb| |
B.Qa为正电荷、Qb为负电荷,且|Qa|<|Qb| |
C.Qa为负电荷、Qb为正电荷,且|Qa|>|Qb| |
D.Qa为负电荷、Qb为正电荷,且|Qa|<|Qb| |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取一点,过O点作射线OA=OB=OC=20cm,,已知O、A、B、C各点的电势分别为0、7V、8V、7V,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A.35V/m,沿OA方向 B.35V/m,沿CO方向
C.40V/m,沿OB方向 D.40V/m,沿BO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