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足量的O2 CH4 Na2O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反复多次引燃,完全反应后容器
内压强为零(150℃),且剩余物质溶于水无气体产生,则O2 CH4 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6 | B.1∶2∶3 | C.6∶3∶2 | D.3∶2∶1 |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
某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将少量氯气通入FeI2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②将少量氯气通入到FeBr2与KSCN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氧化性:Cl2>Fe3+>Br2>I2 |
B.②发生反应Fe2++Cl2=Fe3++2Cl- |
C.实验中只有氯气发生氧化反应 |
D.实验②发生的反应中,有一个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
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A.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做还原剂 |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
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
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的大小 |
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 |
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高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 + 5O2 → 4NO + 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A.2Na + 2NH3 → 2NaNH2 + H2↑ | B.NH3 + HNO3→ NH4NO3 |
C.4NH3 + 6NO → 5N2 + 6H2O | D.3SiH4 + 4NH3 → Si3N4 + 12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