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见图甲)。实验时,按图乙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见图乙)。下列对此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
| B.出现BC段的原因是暗反应的进行与光有关,既有CO2,又有AB段产生的[H]和ATP,故有机物生成量较多 |
| C.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H]和ATP不足 |
| D.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甲装置相当于植物的叶绿体 |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
| B.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
| C.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不能转化成热能,用于维持体温 |
| D.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膜和细胞膜、核膜、高尔基体等膜结构有直接联系 |
| B.蓝细菌与乳酸菌一样都属于细菌 |
| C.真核细胞中的mRNA均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
| 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有核糖体,间接体现蛋白质的重要作用 |
下列关于“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
| B.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
| C.人体细胞鲜重中碳的含量高达55.99% |
| D.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都是2:1,因而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 |
如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慢跑和剧烈奔跑,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哪个过程释放的能量更多
| A.慢跑 |
| B.剧烈奔跑 |
| C.产生的能量一样高 |
| D.无法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