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 |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
| B.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
|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
| D.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
四分体是指( )
| A.细胞核中有四条染色体 | B.细胞核中含有四条同源染色体 |
| C.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 D.联会后同源染色体中四条染色单体的总称 |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b与b和B与b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④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下列现象,属于减数分裂细胞特有的是
| A.有纺锤体的出现 | B.有染色体的出现 |
| C.有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