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 H2↑。质量均为m 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25 g质量分数为19.6% 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金属的质量不确定,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有多种可能(不考虑镁与水的反应),如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且都大于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表示为Mg=Zn >Na。若m=3g时,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Na>Mg=Zn | B.Na=Mg=Zn | C.Mg=Zn >Na | D.Na>Mg>Zn |
下列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生铁 | B.塑料 | C.钢筋混凝土 | D.玻璃 |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冶炼金属 | B.葡萄酿成红酒 | C.海水晒盐 | D.节日焰火 |
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
B.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 |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
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
14gX在一定量的Y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M和18gN,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消耗3molY | B.X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
C.M属于有机物 | D.X和N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 |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
4.2 |
2 |
0 |
9.2 |
A.甲的溶解度是8.4g/100g水 B.再加入4mL水,乙中不溶固体全部溶解
C.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