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民主政治的领袖阿里斯泰德以“公正者”而著名,但在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到放逐。据说在投票之时,一不识字农民递过充作选票的陶片,请身边的阿里斯泰德代为刻上他的名字。阿里斯泰德大奇,问道,你既不认识这位人物,何以有怨于他?农民答曰:一听到他被称为“公正者”,即感厌恶,因此投票放逐他。这则故事反映出
| A.此时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不高 |
| B.雅典公民普遍不满政治领袖 |
| C.“陶片放逐法”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
| D.雅典公民中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 |
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 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 |
| 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 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③ | B.②①④③ | C.①④②③ | D.④①③② |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
可知()
|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
|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
| A.南向北房 | B.东厢房 |
| C.西厢房 | D.北向南房 |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 B.中共十四大 |
| C.中共十二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