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
|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朝代区域 |
西汉元始二年 |
晋太康元年 |
唐天宝元年 |
宋元丰三年 |
| 北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 南方 |
111 |
65 |
257 |
830 |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朝代时间长短 | B.王朝力量强弱 |
| C.疆域面积大小 | D.经济格局变化 |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主体思想源于()
| A.对儒家经典的新阐释 | B.阴阳五行学说 |
| C.法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
《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发生于()
| A.汉高祖执政时期 | B.汉景帝执政时期 |
| C.汉献帝执政时期 | D.光武帝执政时期 |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予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
|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