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
|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 A.上帝 | B.罗马教皇 | C.马丁·路德 | D.贵族 |
马克思指出:“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他”是指:
| A.达尔文 | B.牛顿 | C.伽利略 | D.马丁•路德 |
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 B.教皇权力至上 |
| C.《圣经》权威下降 | D.教会从属于国家 |
雕刻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理性尊重科学 |
|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迷信,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
| D.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 |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