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变法通议》 | D.《孔子改制考》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则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变化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尊孔复古逆流出现 |
|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D.民主与科学成为时尚 |
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对此图表解释正确的是
| A.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共和”,反映了清政府要民主但不放弃帝制 |
| B.1898—1903年“民主”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
| C.1903—1908年“民主”、“共和”出现的频率均高,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 D.1908—1913年 “共和”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
|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