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 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 B.严格宗法制度 |
C.打击旧贵族势力 | D.激发认同,维护社会秩序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攀登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戈拉 | B.梭伦 |
C.彼特拉克 | D.苏格拉底 |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们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 B.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C.反专制的政治斗争 |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都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B.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
C.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
D.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
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文中的“他”是()
A.董仲舒 | B.朱熹 | C.李贽 | D.王阳明 |
黑格尔曾经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的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要认识你自己 |
C.肯定人的价值 | D.人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