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 B.团结了宗教人士 |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
结论 |
|
A |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B |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
C |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
D |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的重要影响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教育近代化起步 |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
20世纪初,以绅商为主体构成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②出台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力
③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④策动诸省独立,清朝统治士崩瓦解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