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文渊阁四库本《宋史·列传第九十》)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恶一人诛之推:审问。 B.仁宗方权天下事 听:听凭。
C.自淮高邮 趣: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赋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  )(3分)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②③⑤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D.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与亲旧俱南从表。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幹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太祖不听。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自春夏以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
后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三,有删改)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选用先尚俭节先:以前
B.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格:限定
C.求案实其事案:查问核实
D.和侍中比求实之比:进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明和洽有见识、信守节操的一组是()

A.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
B.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
C.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D.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洽在太祖时反对只以节俭来衡量人的做法,可是到了明帝时,却认为改变社会现状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实行节俭。可见和洽的观点是矛盾的。
B.曹操认为和洽讲的道理从某方面来说是正确的,但最终没有采纳和洽的主张。
C.和洽认为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
D.明帝时,和洽提出改变时局的策略:三方边境的防守,应该早做准备。要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明确攻取的计划,再详细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以求没有缺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邈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有删节)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以凉州绝远绝:极、很
B.河右少雨,常苦乏谷苦:被……困扰
C.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佃:做佃农
D.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黜:贬退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徐邈“忠清”、“忘私”的一组是()
①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②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⑤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⑥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果然不负重托,安边教民,竭尽忠智。
B.正始元年间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颇多,虽然坚决推辞不到任,但皇命难违,最终接任了这个官职,所以他死了以后是按三公的礼仪下葬。
C.正始六年下诏褒奖徐邈,说:“已故的司空徐邈侍奉魏晋四代君主,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公,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
D.卢钦撰写书,称赞徐邈说:“徐邈志向高远行为清白,才学广博气度威猛。他表现出这些美德时,志向高远而不受拘谨,行为清白而不孤傲,才学广博而能简约易明,气度威猛而能宽容待人。圣人认为高洁很难做到,可是徐邈做起来很容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黄武中,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於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三国志》卷六二,选文有删节)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典:主持
B.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夷灭:灭亡
C.其见知信如此见:看到
D.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寝疾:病重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是仪忠正、清俭的一组是()
①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
②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
③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④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
B.是仪针对质问,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感其凛然正气和忠贞之性,就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C.是仪作为王博,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一刘焕,字德文,中山人。宋末起兵,城中久乏食,焕尚幼,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醲厚者供其母,乡里异之。稍长就学,天寒拥粪火读书不怠。登天德元年进士。调任丘尉。县令贪污,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调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悦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至是,始重之。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北京警巡使。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自是,众皆畏惮,毋敢犯者。召为监察御使,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其靴镫,曰:“我欲复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焕奏曰:“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若青铜可铸,历代无缘不用。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从之。
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以廉升郑州防御使,迁官一阶,转同知北京留守事。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希恩赏,焕所部惟平治端好而已。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卒。(选自《金史》卷一二八)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里异之异:认为与众不同
B.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杖:用棒子打
C.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摄:干涉
D.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嘉:赞美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刘焕本性正直、为官爱民的一组是()
①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醲厚者供其母。
②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
③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
④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
⑤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丘县令贪赃,刘焕常常规劝他。刘焕任官期满时,县令举杯向他道谢说:“县尉清廉谨慎,使我的考核得以通过。”
B、仆散忽土召刘焕前去,刘焕不但没有去,反而公开这个绦结工的罪行,并予以鞭答。石琚虽然不高兴,认为刘焕只做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但后来认识到刘焕的才能,并开始重用他。
C刘焕受朝廷征召为监察御史,北京的父老数百人拦住不让走,有的人躺在他车下,有的人拉住他的靴镫,说:“我们想再留您任官一年,却不能做到。”
D自从代州有关部门和官吏以五五或四六的比例搀杂青铜铸钱,使青铜和黄铜杂揉在一起,目的在于省铜并且容易铸。从此以后,民间常偷着铸钱,被治罪的人很多,这不是朝廷的本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王政,辰州熊岳人也。其先仕渤海及辽,皆有显者。政当辽季乱,浮沈州里。高永昌据辽东,知政材略,欲用之。政度其无成,辞谢不就。永昌败,渤海人争缚永昌以为功,政独逡巡引退。吴王阇母闻而异之,言于太祖,授卢州渤海军谋克。从破白霫,下燕云。及金兵伐宋,滑州降,留政为安抚使。前此数州既降,复杀守将反为宋守,及是人以为政忧。政曰:“苟利国家,虽死何避。”宋王宗望壮之,曰:“身没王事,利及子孙,汝言是也。”政从数骑入州。是时,民多以饥为盗,坐系。政皆释之,发仓廪以赈贫乏,于是州民皆悦,不复叛。傍郡闻之,亦多降者。宋王召政至辕门,抚其背曰:“吾以汝为死矣,乃复成功耶。”慰谕者久之。天会四年,为燕京都曲院同监。未几,除同知金胜军节度使事。改权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掌军资。是时,军旅始定,管库纪纲未立,掌吏皆因缘为奸。政独明会计,严局鐍,金帛山积而出纳无锱铢之失。吴王阇母戏之曰:“汝为官久矣,而贫不加富何也?”对曰:“政以杨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贫。”吴王笑曰:“前言戏之耳。”以黄金百两、银五百两及所乘马遗之。六年,授左监门将军,历安州刺史、檀州军州事、户吏房主事。天眷元年,迁保静军节度使,致仕卒,年六十六。(选自《金史》卷一一八)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当辽季乱,浮沈州里浮沈:埋没
B.是时,民多以饥为盗,坐系坐:因此
C.未几,除同知金胜军节度使事除:任命
D.致仕卒,年六十六致仕:从官任上退休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政的材略的一组是()
①渤海人争缚永昌以为功,政独逡巡引退。
②吴王阇母闻而异之,言于太祖,授卢州渤海军谋克。
③宋王宗望壮之。
④政从数骑入州。
⑤政独明会计,严局鐍,金帛山积而出纳无锱铢之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永昌占据辽东地区,他知道王政有才智胆识,想任用他。王政认为他不会成功,辞谢不赴任。
B.先前,很多州投降后,州民又杀掉守将,挂上宋朝的旗帜。这时,人们都为王政担忧,王政说:“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被杀而死,又怎么能逃避呢?”
C.当时,军事行动刚刚停息,仓库没有制度,掌管仓库的官吏趁机作奸犯科。王政到任后,明确会计制度,严格物资进出,库中金、帛虽然堆积如山,但进出物品却无丝毫差错。
D.吴王听出王政回答的话里有一些幽怨,就笑着解劝说:“刚才说的只是个玩笑。”并且还把一百两黄金、五百两白银以及自己所乘的马送给了王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