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说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 |
B.乙实验说明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760mmHg产生的压强 |
C.丙实验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差 |
D.丁实验说明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部分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
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
A.浮力增大,ρ1=ρ2 |
B.浮力减小,ρ1=ρ2 |
C.浮力不变,ρ1>ρ2 |
D.浮力不变,ρ1<ρ2 |
如图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小块冰,冰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放入冰块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放入前水对杯底的压强 |
B.冰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对冰块的浮力大于冰块的重力 |
C.冰块熔化后杯中的水会溢出 |
D.放入冰块时溢出的水的重力与冰块的重力相等 |
将质量为100g的物体投入盛有100mL酒精的量筒中(已知ρ酒精=0.8×103kg/m3,g取10N/kg),物体静止后,酒精液面上升到200mL刻度线处,则该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
A.物体沉在量筒底部 |
B.物体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
C.物体悬浮在酒精中 |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
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
B.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
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
D.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