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
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 |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 |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 |
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 |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__g,塑料球的体积V= __cm3,计
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_ __g/cm3。
实验拓展:本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
塑料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操作步骤 。
(3)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小明家有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为探究它究竟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用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如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称量的过程中,当他把一个20g放入托盘时指针在分度盘上摆动的范围如图乙所示,他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正确操作,测得工艺品质量如图所示为________g。
(2)通过其他途径知工艺品体积是25 cm3。对照表,该工艺品可能是由____________材料制成。
小明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动。
1)实验前,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前 ,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调整好光源、凸透镜、光屏的高度后,却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接到蜡烛火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蜡烛位于20cm处时,光屏必须位于______cm 到______cm 之间,才能得到_____立______的清晰的像。
5) 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的是。()
6)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7)如果用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或者假设凸透镜烂了一半),余下的一半透镜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成像,但是会发现________。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某同学用茶色玻璃板、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白纸、平面镜支架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
(2)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3)实验中选择的两个棋子A、B,大小和形状应该(相同/不同),目的是可以验证像和物是否。
(4)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A/B)这一侧观察,移动茶色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茶色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若棋子B始终不能与棋子A的像重合,则原因可能是。
(5)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棋子A/棋子A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6)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你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A处是光;B处是光。
(2)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B)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3)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A/B)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态。(填“固”或“液”)
(4)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