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物理量/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4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5
0.3
机械效率η
74%
57%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  __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_  __图做的实验,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_  __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  __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  _      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于杠杆的原理,我国古代也很注意研究,在古书《墨经》中就对杆秤作了科学的说明。某物理小组探究如图所示的一杆秤,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杆秤上标有刻度,提纽在B点,秤钩在A点,O点为刻度的起点(为零刻度点,在B点左侧)。用刻度尺量出OA=l1,OB=l2

(1)秤钩不挂重物时,秤砣挂在O点时杆秤平衡,则重心C应在B点的__________侧(选填“左”、“右”或“不确定”)。 设该杆秤秤砣的质量为m,则杆秤自身重力(不含秤砣)和它的力臂的乘积是__________。
(2)物理小组利用空瓶(空瓶质量比秤砣质量小一些)、细线和原有秤砣测出原秤砣的质量。方法是:用细线系在空瓶上并置于__________点,慢慢往瓶中加沙子,如果杆秤恰能平衡,相当于新做了一个秤砣,再把它挂在秤钩上,移动原秤砣位置至杆秤平衡,秤杆上的读数即为原秤砣质量。
(3)物理小组通过查资料得到“如果杠杆受两个阻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l=Fl+F′l′,如图所示”。则上一问中实际上只要有刻度尺利用科学推理也可测得秤砣质量,方法是:设想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秤砣甲、乙,将甲置于A点,乙置于B点右侧某点,杆秤恰好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量出长度l1、l2后,只须从B点起向右量出长度__________,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m。

如图甲所示,是莉莉同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图乙是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电压是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⑴图乙已连接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⑵莉莉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电流表断路 B.小灯泡短路 C.小灯泡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⑶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19乙中的滑片向________(填“C”或“D”)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⑷莉莉同学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W。通过图像还可以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调节烛焰、__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小红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红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将同一个弹簧每次压缩__________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松开后小球弹开钻入同一位置的相同纸盒,并留在其中,分析比较纸盒__________,从而比较同一弹簧在不同弹性形变时弹性势能的大小。

(2)假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红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纸盒一起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彻底消失了,你认为小红的观点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探究斜面的过程中,小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
次数
F/N
s/m
G/N
h/m
Fs/J
Gh/J
1
0.21
1.0
1
0.20
0.21
0.20
2
0.76
1.0
3
0.25
0.76
0.75
3
0.25
1.0
1
0.30
0.25
0.30

(1)小兰对数据的可靠性分析、评估时发表第_组数据记录有误.小兰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2)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小兰等同学将小车的翻过来(轮子向上)进行实验,发现计算出来的“Fs”和“Gh”差距较大.激发出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兴趣,小兰认为可能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斜面的粗糙程度、倾斜程度、木块的重力.小兰对某个因素的探究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斜面倾斜程度
小车重G/N
小车上升
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小车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率h
较缓
10
0.1
3
1
33%
较陡
10
0.2
4
1

最陡
10
0.4
6
1
67%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回答:
①小兰探究过程中,控制的变量是:
②“较陡”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③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小兰获得的初步结论是:相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
④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与拉力F的大小关系为f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