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表,回答题。
项目 地区 |
垦殖指数(%) |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公顷/人) |
||
1950年 |
2000年 |
1950年 |
2000年 |
|
亚洲 |
14.7 |
17.5 |
0.31 |
0.14 |
欧洲 |
31.3 |
28.8 |
0.38 |
0.27 |
北美洲 |
12.0 |
12.4 |
1.31 |
0.81 |
非洲 |
5.8 |
6.3 |
0.87 |
0.27 |
大洋洲 |
2.0 |
6.0 |
1.21 |
1.84 |
世界 |
9.7 |
11.0 |
0.51 |
0.26 |
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 B.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较少 |
C.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 D.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众多 |
2000年与1950年相比( )
A.欧洲因人口增长较快,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B.大洋洲因人口负增长,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
C.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D.非洲因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垦殖指数上升 |
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 | B.政策 | C.技术条件 | D.市场 |
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
A.春小麦 | B.棉花 | C.奶牛业 | D.玉米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
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
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
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 |
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读图回答问题。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A.1:1000和1:50000 | B.1:2000和1:50000 |
C.1:5000和1:20000 | D.1:20000和1:5000 |
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350米和200米 | B.300米和350米 |
C.300米和250米 | D.200米和300米 |
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
B.西北、西北、西南、西南 |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