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读等高线及城市区位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两条虚线,其中哪一条可能是河流,请将其连成实线,并用箭头标出河流向。
(2)图中A 、B、C、D、E几点中,在 点适合建自来水厂,原因是;汽车贸易店和家具城放在靠近点的地方较好;点适合建钢铁厂,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3)依据图所示,高级住宅区可能在城市的部,而低级住宅区可能部(东,南,西,北)。
阅读下列关于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读“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 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 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1949 |
36.0 |
20.0 |
1985 |
21.0 |
6.8 |
1957 |
34.0 |
10.8 |
1995 |
17.1 |
6.6 |
1965 |
37.9 |
9.5 |
2000 |
14.0 |
6.5 |
1975 |
23.0 |
7.3 |
(1)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有何特点?
(3)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5)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这一年净增人口为。
下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A阶段农业生产以________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则以________为主。(2)分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________。
(3)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我国的西部牧草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和________气候区。
(4)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________,对乳产品需求量大。
(5)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的作用。
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每小题3分,计9分)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