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台湾岛地图,回答题。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气候因素 | B.河流因素 |
C.地形因素 | D.矿产因素 |
台湾多地震是由于(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
D.多飓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该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4% | B.3% | C.1.5% | D.1% |
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A.低速增长阶段 |
B.原始低增长阶段 |
C.增长减缓阶段 |
D.加速增长阶段 |
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
B.实行计划生育 |
C.开发劳务市场 |
D.加大教育投入 |
读甲、乙两图,完成 29-30题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B.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C.铁路线均位于西部
D.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千米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形成原因()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②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③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该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7-28题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光热、降水 | B.地形、河流 | C.土壤、水源 | D.风向、地势 |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沙漠化 | B.土壤盐渍化 | C.水土流失 | D.洪涝灾害 |
分布密度是指某种地理事物在某区域内的分布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下图是某区域农作物分布密度等值线,读图回答25-26题造成图中该农作物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 | B.水源 | C.热量 | D.土壤 |
图示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植被破坏 | C.荒漠化 | D.环境污染 |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常达10米以上,最深处为11.5m;湖面最小时面积为2700-3000平方千米,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据此,回答22-24题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洞里萨湖水位的变化主要是降水因素 |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
C.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
D.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
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A.全年 | B.1-6月 | C.5-10月 | D.11月至次年4月 |
湄公河下游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
A.商品率高 | B.机械化水平高 | C.科技水平高 | D.劳动生产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