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题。
| 具体地区 |
年生产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青藏地区环境承人口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民间有在“冬至”为逝去的亲人“落葬”、“扫墓”的习俗。“冬至”这一天是:
| A.最为寒冷的一天 | B.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 |
| C.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 | D.正午太阳影子最长的一天 |
当日、地、月大致呈一线,且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恒星和行星 | B.行星和卫星 | C.流星和星云 | D.星云和恒星 |
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A.中部地区 | B.南部沿海地区 | C.京津地区 | D.北部沿海地区 |
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A.经济发达 | B.工业结构轻型 |
| C.气候变化不明显 |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
下图是我国1978年~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 A.商品粮基地 | B.都市农业 | C.牧业 | D.水产业 |
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 A.气候变化 | B.城市化 | C.国家粮食政策 | D.生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