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1)浐水,古代关中八川之一,源于陕西蓝田西南的秦岭中,入渭河。(2)凤城,长安别称。楼阁,一作宫阙,皇帝居住地。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1)谢亭,即谢公亭,尽安徽宣城北,谢眺曾在此送别范云,后人以其为送别之处。(2)劳歌,古代送别时所唱的歌。
两首诗同样写到“水流”,一用“尽”,一用“急”,请分别赏析其妙处。
答: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两首诗的异同。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归田里。小怜:泛指歌女。
上阕中“满地残红宫锦污”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答: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答:

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 军 行
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①,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②。
注:①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②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首句“三边烽乱惊”有版本将“惊”写作“警”,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有人说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隋边塞诗中特有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