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可能的情况是( )
A.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 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
C.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 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
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马铃薯种植适宜区。完成问题。有农民介绍:“我们的马铃薯不是简单地抛到地里的,不光要有好品种,还要有
严格的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种植、配方施肥;种植也不是胡乱种植的,而是有组织的企业
+协会+基地+农户,大多是订单式生产;挖出来的马铃薯也不一定马上就卖,可以储存起来,
价位到了再出手……”可见当地农民增收是靠()
①增加农业投入
②农业科技进步
③农业产业化经营
④利用供求变化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淀粉成本价是每吨4000~4100元,销售价是每吨4300~4400
元;但是自欧盟进口的相同品质的马铃薯淀粉价格已下跌到每吨330美元~360美元,按此
价格出售,欧盟企业连本钱都收不回来。“狼来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应该 ( )
①请求商务部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为国内企业撑腰
②增强企业实力、补贴农民种植马铃薯,扩大市场份额
③充分运用反倾销等手段,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
④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征收反倾销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
第一产业 |
27.1% |
15.1% |
10.2% |
第二产业 |
41.3% |
45.9% |
46.8% |
第三产业 |
31.6% |
39.0% |
43.0%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 )
①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
③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为解决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我国某钢铁集团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
国家投资8个铁矿资源项目,争取2015年实现铁矿石的自给自足,并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
长点、该实例说明,我国扩大海外投资 ( )
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②是对外开放上升到一个新层次的体现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④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面临巨大风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
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
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
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 ( )
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
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
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
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
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