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下列选项和这两句俗语反映的道理相同的是( )
①“汗滴禾下土”才知“粒粒皆辛苦” ② 尝百草,才有“神医”李时珍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商品货币金钱观,价格要两面看,供求影响决定还靠价值量;影响消费者因素,前提基础收入……”借用陈奕迅《爱情转移》的旋律,改编歌词,边唱边复习,轻松高效。这表明( )
| A.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 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 | D.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
|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 |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指导 |
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都承认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
|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 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
随着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哲学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朴素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