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根据资料,回答题。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混合农业 | 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
C.③为大牧场放牧业 |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
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 | B.②生产规模大但单产低 |
C.③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低 | D.①③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下图5中大圆为晨昏圈,圆内为白昼。读图回答20—22题。从C点到D点沿最近路线的行走方向为
A.先向南,再向北 | B.先向北,再向南 |
C.先向东南经F点再向东北 |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不经过F点 |
E点的夜长为
A.14小时 | B.12小时 | C.9小时 | D.10小时 |
此时,下列情况可信的是
A.正是大兴安岭林区地面光照最强的季节 | B.悉尼午阳高照 |
C.正是我国南方柑橘收获的季节 | D.索马里洋流为寒流 |
下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18~19题。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2个月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l6—l7题。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
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13-15题。南水北调工程,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体现人类对环节施加影响。
A.地下径流 | B.地表径流 | C.下渗 | D.蒸发 |
在ABC段中需要外力提水的是:
A.A段和C段 | B.B段和C段 | C.A段和B段 | D.A段B段和C段 |
下列属于该段工程特点的是
①水质好②工程量小③大部分地区水可自流④水质差
⑤穿过3大水系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④ |
下图是我国季风区四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四地均位于平原区。读图回答9-12题。四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春季多雨——受冷锋影响 | B.夏季多雨——受锋面雨带影响 |
C.秋季多雨——受气旋影响 | D.冬季多雨——受暖锋影响 |
冬季各地气温有明显变化,原因是
A.距海远近 | B.地势高低 | C.季风环流 | D.太阳辐射 |
①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 B.成都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长江三角洲 |
关于四地降水与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越多夏季气温越高 | B.②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 |
C.④地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 D.①地年降水量最少,气温的年较差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