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欲做1-氯丁烷的水解实验,并检验其中的氯元素。实验过程如下:
如图所示,在大试管中加入5 mL 1 mol·L-1NaOH溶液和5 mL 1氯丁烷(1氯丁烷的沸点为77~78 ℃,密度为0.886 g·cm-3,易燃)。水浴加热该试管10 min以上,并控制加热温度在70~80 ℃。取2支小试管,各加入约1 mL由2%的AgNO3和3 mol·L-1硝酸按1∶1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加热后大试管内的上层溶液,将此待测液逐滴加入其中一支小试管中,与另一支未加待测液的小试管内溶液相比,有白色的浑浊物出现,说明1-氯丁烷与NaOH溶液反应有Cl-生成,从而证明了1氯丁烷中含有氯元素。
请回答:
(1)请写出1氯丁烷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上方的玻璃导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Cl-时,用硝酸酸化AgN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是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套装置,实验室中,可以使用上述装置制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硝基苯 | B.乙烯 |
C.乙酸乙酯 | D.溴苯 |
有50mlNaOH溶液,向其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向溶液中逐渐加入的0.1mol/L盐酸,产生的气体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向溶液中通入气体后,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物质的量之比多少?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
Fe2O3和Cu2O都是砖红色粉末,课外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砖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者是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是碱性氧化物,Cu2O与H+反应生成的Cu+不稳定,立即转化成Cu2+和Cu。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假设3:红色粉末为Fe2O3、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向其加入足量稀盐酸在所得溶液中滴加苯酚溶液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2)若滴加苯酚后溶液不变紫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不含Fe2O3。你认为结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简述理由。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苯酚时溶液不变紫色,证明原固体粉末是,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任写其中一个)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下列方案进行“由含铁废铝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步骤1:取一定量含铁废铝,加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
步骤2: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的pH=8~9,静置、过滤、洗涤。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
步骤4: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的过滤操作需要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
(2)步骤1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步骤2中的溶液pH=8~9时,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反应①②是重要的化工反应,D、E、F、G为单质,D、E、G、H为气体,且只有E为有色气体,F是常见的金属单质,G是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K是白色胶状沉淀,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虚框内是需设计的内容,反应物只能用A~J中的物质:
(1)A的电子式, H的结构式是;
(2)A溶液的电解方程式是;
C+B→J的离子方程式是;
(3)请设计F→K的最佳途径
(4)按设计得到1mol K,电解B时转移的电子数目是,至少需要另加试剂的物质的量是:mol,:mol,:mol(可不填满)。
等质量的铜、铁、锌三种金属混合物Ag投入FeCl3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1)若无剩余固体,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可能有。
(2)若剩余固体质量g,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可能有、一定没有。
(3)若剩余固体质量g,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一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