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 |
| 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 |
| C.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 |
| D.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甲和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因为它们电荷量差异最大 |
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⑤ | D.④⑤ |
如图所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肝细胞产生的尿素运输到细胞外,其运输方向是Ⅱ→Ⅰ。 |
| B.细胞的癌变是因①的改变而导致的。 |
|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
| D.图中b过程属于被动运输,a过程经过的结构是载体蛋白。 |
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5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为1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分子相对质量共17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
| A.1条 | B.2条 | C.3条 | D.4条 |
核糖体中合成的物质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 A.调节生命活动 | B.携带遗传信息 | 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D.参与主动运输 |
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氧浓度(%) |
a |
b |
c |
d |
| 产生CO2的量(mol) |
0.9 |
1.3 |
1.5 |
3.0 |
| 产生C2H5OH的量(mol) |
0.9 |
0.7 |
0.6 |
0 |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
| 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
|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
|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