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在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3H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细胞固定,通过显微镜检查,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由此可以判断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 B.一种核糖核苷酸 | C.一种脱氧核苷酸 | D.一种单糖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 |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
D.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 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
B.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 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 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 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一种植物的落叶进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激素调控 B.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 D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