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
|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
|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李光耀在评价科举制时指出:科举“使过去帝制的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李光耀在这里所指的是
| A.科举考试的内容阻碍了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
| B.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现象严重,加深政治腐败 |
| C.科举考试使知识分子埋头读书,不关心政治 |
| D.科举考试使官僚阶层盲目自大,不主动学习西方 |
在古代许多朝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之三司会审或三堂会审。这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 B.司法制度的完备 |
| C.官僚机构的膨胀 | D.高度重视司法公正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钱穆强调的是
|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 B.肯定了宋朝以后的中央集权措施 |
| C.自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弊大于利 |
| D.中央集权制度对分封制矫枉过正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三省体制已经名存实亡 |
| B.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 C.三省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
| D.唐中宗时期皇权进一步弱化 |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下列有关秦统一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是将统一前原秦国的文字颁行全国 |
| B.颁行全国的文字在字体上基本没有改变 |
| C.原秦国大篆为基础,对字体进行了简化 |
| D.是由李斯等人创立的全新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