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 
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2年4月,孙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中说道:“夫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他强调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打击私人资本的垄断地位
C.践行扶助农工政策 D.国共合作的社会理论基础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下列东西方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或活动,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保守性的是
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②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④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

武昌起义《新青年》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