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
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A.广州 | B.扬州 | C.泉州 | D.上海 |
有专家认为,汉代商业发展的情形,其实可以看作中国古代商业史的一个缩影。因为汉代较明显地反映出
A.古代商业发展迅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
B.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下古代商业的艰难发展 |
C.古代商业经济中心南移与商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 |
D.古代商业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奴隶制度进一步巩固 | B.井田制的瓦解 | C.国家财税收入增加 | D.自然经济的确立 |
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