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学生历史报》准备出一期纪念专刊,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加入他们的学习活动并积极发表意见:
(1)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       临时大总统。请你简要说说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

(2)陈独秀在        (会议)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3)探究中决定搞一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图片展”,一位同学将《武昌首义》图片列入其中。你认为适合吗?说明理由。
(4)在梳理重大事件后,认为在1956年、1978年有两件大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你认为是哪两件大事?
(5)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请你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俄国二月革命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的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正是因此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促使英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中国的这场运动失败了,而英国的却成功了,试分别简析其原因。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A.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 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比较学习】
表1:"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

名称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成果
珍妮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
电灯(爱迪生)
(卡尔·本茨)
飞机(莱特兄弟)
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技术
进入时代
时代

时代

(1)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1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论从史出】
表: 英、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

年份
国家
1870年
1914年
英国
31.8%
14%
德国
13.2%
14.3%

(2)据表2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学法运用】
图中所示内容是王明、李建、张红同学对"三次工业革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评价。

(3)写出图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救亡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理解学习】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含义。
【联系乡土】
抗日战争时期,侨乡泉州涌现了无数的抗日英豪。图1、图2、图3所示泉州籍历史人物,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你学习了上述三位泉州籍历史人物的抗战事迹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请简要说明理由。
【研究学习】
郑江、蔡洋同学以抗日救亡歌曲研究抗战历史,撰写历史小论文,收集了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大刀进行曲》(1937年)、《黄河大合唱》(1939年)《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他们拟定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分别是:《为抗战发出怒吼》、《聆听救亡歌曲、重温抗战历史》。
(3)据上述歌曲和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请你拟定一个历史小论文题目(不得照抄上述题目)。假如你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爱国的青年词曲作者,请分别从时代背景和音乐艺术方面,概括你创作歌曲的思路。
【学以致用】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伟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表
表: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