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种兔子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 B.200只 |
C.300只 | D.400只 |
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多肽类物质称为生长因子。某种生长因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脂肪细胞膜上有能与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
B.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 |
C.生长因子对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 |
某生物小组探究果实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乙烯能调节细胞的呼吸速率,从而促进果实发育 |
B.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值不断增大 |
C.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一部分 |
D.乙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
“超级细菌”具有“泛耐药性”,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超级病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
B.超级病菌来源于基因突变 |
C.超级病菌的细胞呼吸酶存在于质膜上 |
D.正常人体对超级病菌无免疫能力 |
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锥形瓶中,如图-3所示。在连续60分钟监测的过程中,植物一段时间以固定的光照强度持续照光,其余时间则处于完全黑暗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瓶内C0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4所示。据此分析可知
A.最初l0 min内,瓶内C02浓度逐渐下降,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
B.第20~30 min内,瓶内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呼吸作用逐渐增强 |
C.第40~60 min内,瓶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大致相等 |
D.瓶内植物在照光时段内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平均为90 ppmCO2/min |
英国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明了一种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为皮肤烧伤病人带来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的皮肤烧伤后容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导致的 |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
C.膜片能否将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由于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的杀伤作用导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