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Y、X | B.X、Y、Z |
| C.Y、X、Z | D.X、Z、Y |
根据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
|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
|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
|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
|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铁,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 A.盐酸、硫酸 | B.氢氧化铝、氢氧化铜 |
| C.氯化镁、碳酸氢钠 | D.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
下表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
| 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 C.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
| D.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
| B.可能存在Na2SO4 |
| C.肯定不存在BaCl2 |
| D.肯定只存在Na2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