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已达到影响或改变其它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议题悬赏征文,英国人拟定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的题目;法国人作了一篇《象的恋爱论》;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一篇政见,题目叫《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 B.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这首诗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中国人的心,一个重要文化原因是
| A.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具有共同的民族心理 |
| B.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
| C.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主张 |
| D.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
|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
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
|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