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①地距③地约 千米。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新一天的范围是 。
(3)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
(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
(5)比较此季节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6)近年来,有关③海域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
“利技兴农”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图1一15为利用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的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一15
(l)图示植物反射波谱的制作,依靠的技术是
A.传统测绘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D.GPS技术
(2)表明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的反射波段是________。
(3)在这种技术下,所获得的地图中农作物的表示颜色为____。
(4)根据不同地物和地物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的原理,下列选项中可直接利用这种地理信息技术的是(多选)____
A.水体污染的判断
B.城市大气质量状况的分析
C.洪水分布区的变化
D.森林面积变化
E.人口数量的变化
F.城市违章土地利用的监控
读“佛教扩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发源于现在的________(国)境内,创始人是__________。
2.佛教的扩散有两条路线,图中A是________路线,向北扩散到中亚、______、______、______和日本等国,在这条路线上,有中国的三大著名佛教石窟,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西藏的佛教,演变成藏传佛教,俗称________教,这种文化扩散的方式属于 ________扩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中游的支流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的锋面雨带,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使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向北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支流和干流才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推移的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的湖泊对洪水起着调节作用,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1998年夏季,给长江流域带来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导致这次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三峡工程将在______、发电、航运、______、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效益。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为解决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保护源地的生态环境,建立了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广大的天然林,并在广大地区营造__________。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归纳我国旱灾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规律。
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