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①高安:地名,今属江西。②岌嶪[yè]:危急的样子。③震掉:惊恐。④葱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
(1)余得罪高安(      )     (2)渡桥而   (     )        
(3)汇大车轮 (      )     (4)水之变   (     )
下列加线字与“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中“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B.受地先王
C.皆以美徐公。 D.公与之乘,战长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即点明这次游山的时间、地点和机缘,叙事简洁。
B.文章层次井然:先写栖贤谷,后写栖贤寺。写谷先写水,后写石;写寺,先写位置,再写寺内僧堂。
C.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且与三峡作比,表现了水声势浩大、险急、多变等特点
D.“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这几句从形和色两方面描绘“杉松竹箭”,使景色鲜明突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

(1)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①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②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②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圈点•品味】

(3)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②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摘录•明理】

(4)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  ”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  ”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  ”;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  ”。

文言文阅读。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闲,雕镂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来到鉴亭,根据研学方案,小嘉推荐了《鉴亭之铭并序》,供大家学习。

鉴亭之铭并序

清•许瑶光

同治癸酉,孟夏之月。予以俸满,将觐北阙。嘉禾耆旧,出饯鸳湖。水滨百桨,清酒百壶。此地为别,临眺踌躇。亭构“来许”,意在跂予。予忝承乏,赖天子命。于今十年,罔敢不敬!有胡德惠,劳君觞咏?临别赠言,式资往调.爰举觯曰:请建“鉴亭”。劳劳送客,报以德馨.修慝辨惑,舞雩典型。天光云影,源头式听。佥曰唯唯,爰勒斯铭。铭曰:

兹屿在水中央,不骞不移,万寿无疆。有似仁者,静则延长。君子鉴之,节嗜欲以保安康。

兹亭轩旷,四无纤障。高天复帱,明月逸宕。甲,洞察万状。君子鉴之,去蒙蔽以扩议量。

亭下湖水,流似不流,吐纳苕?,古今悠悠。乙,自强不休。君子鉴之,学百川以海谋。

绕亭卉木,春荣秋谢,荣固繁华,谢亦安暇,丙,与时变化。君子鉴之,舍则藏而得则驾。

嵌崎古石,于亭之东,瘦貌寒魄,棱棱生风。有似洁士,不与俗同。君子鉴之,廉隅以表孤

朝开  阖,亭中阴阳。雨润日丽,亭中柔刚。寒来暑往,亭中炎凉。小鸟知止,渊鱼知藏。渔樵朋友,荇藻文章。俯仰皆乐,吟啸非狂。刻石表意,敢告同行。闲情鸥远,逸兴云翔。既亭既鉴,何用不臧!

【注释】①许瑶光:同治三年(1864年)任嘉兴知府,勤政爱民。十年后,许瑶光离任赴京述职,嘉兴乡绅

、百姓为他建亭并挽留。②耆(qí)旧:故老,故交。③跂:垫起脚跟盼望。④忝:谦词,有愧于。承乏:谦

词,滥竽充数之意。⑤式资往调:有助于以后的经验教训。⑥爰举觯:(我)于是举起酒杯,⑦馨:  。⑧修慝(tē):修正过错。⑨嵌崎:高峻。⑩廉隅:棱角,比喻人的行为、品行方正

(1)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讨论,请你根据文意,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嘉:“馨”的注释没有,但我们在《陋室铭》中学过,可以解释为:  

小舟:学以致用好。那么,你觉得末段“  ”处,应该选择“溟”“暝”“瞑”中的哪个字呢?

小嘉:我觉得这里应该填“  ”,因为 “ 

小舟:铭文中甲、乙、丙三句被抽出来了,谁能用“有似勇者”有似智者”“有似达者”正确填补?

小海:我来填。我认为甲、乙、丙三句依次是      

小舟:真厉害!这篇铭文以四字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要主意节奏、重音等,比如读“君子鉴之,砺廉隅以表孤衷”,我觉得“君子”和“砺廉隅”后要稍作停顿,同时“  ”“  ”两词要重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作者  的信念。

(2)请你根据文本,结合链接材料,探究许瑶光建造亭子并将其命名为“鉴亭”的原因。

“来许”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赞扬周成王能继承先王之德业,而许瑶光恰巧姓许,所以亭名“来许”。嘉兴乡绅、百姓这样命名,一语双关,既赞颂许瑶光对嘉兴所做的贡献,又盼望许瑶光能再来嘉兴。

【释义】①(名)古代盛水的大盆。盛冰存放食物或抵御温气的器具。②(名)镜子。③(动)照视,照镜

子。④(动)察看、审察。⑤(动)借鉴。

文言文阅读

【甲】

楚王绝缨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有馀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

【乙】

醉吐相茵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室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的画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菌耳。”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释】①缨:系在颔下的帽带。②趣:cù通“促”,催促。③茵:垫子。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

属引凄异

(《三峡》)

B.不绝缨者不欢

往来而不绝者

(《醉翁亭记》)

C.不伐善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今 者 烛 灭 有 引 妾 衣 者 妾 援 得 其 冠 缨 持 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①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②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宇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fán):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