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食品 |
果酒 |
果醋 |
腐乳 |
泡菜 |
主要 微生物 |
酵母菌 |
醋酸菌 |
毛霉 |
醋酸菌 |
制作装 置或操 作步骤 |
![]() |
![]() |
![]() |
![]()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 B.人口密度 | C.性别比例 | D.年龄组成 |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B.种群增长量最大 |
C.种群数量最大 |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