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了
|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 B.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D.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
福建省漳浦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碑上方正中竖刻“皇帝敕喻”四字楷书,正中间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治十年(1417年)正月二十七日。”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
| A.地方机构的改革 | B.君主专制的加强 |
| C.宦官与大臣的矛盾 | D.抗击倭寇的情况 |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主要表明
| 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
|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
|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时间 |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
人均肉类产量(公斤) |
| 1928~1929 |
470 |
35 |
| 1930~1932 |
460 |
20~25 |
| 1933~1937 |
440~450 |
15~20 |
| 1938~1940 |
420~430 |
25 |
A. 苏联的粮食和肉食人均产量发展长期停滞,甚至下降
B. 当时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C. 苏德战争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D. 农业集体化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发展的作用不大
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作品是()
| A.《诗经》 | B.《离骚》 | C.《九歌》 | D.《天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