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嫡长子继承制 | D.王位世袭制 |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 B.分封制下,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 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
自古以来人们称,山东为齐鲁之邦,因为齐、鲁古国是山东政治文明的发源地,这两个发源地最早起源于
A,西周分封 B.古代地名 C.春秋分封 D.汉初封国
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 B.土地和耕牛 | C.土地和人口 | D.人口和铁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