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
|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
|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
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A.恢复银行信誉 | B.鼓励建立工会 |
| C.加强社会保障 | D.调整劳资关系 |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
|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
|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
|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
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
|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