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的铜立人着装不同侧面示意图,作为历史材料()
| A.从侧面反映了巴蜀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
| B.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 |
| C.此图可作为研究巴蜀文化第一手史料 |
| D.解决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诸多质疑 |
以下是某一时期的文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秦汉 | B.魏晋 |
| C.隋唐 | D.两宋 |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汉代( )
| A.勤俭节约是为官之道 |
|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 C.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 |
| D.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 |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表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 时间 |
人口 (百万) |
粮食总产出(千吨) |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
|
| 粮食 |
全部作物 |
||||
| 1400 |
72 |
20520 |
19.8 |
24.7 |
1038 |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40.0 |
1095 |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60.0 |
1544 |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73.7 |
1840 |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是变法的一种失败 |
| B.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
| C.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
|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