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影响 | B.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 |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作用 |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7年中国向外国银行开放银行市场,一批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对此看法错误的是()
| A.世贸组织是致力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
| B.这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
| C.这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 |
| D.这意味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完成 |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工程,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假如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资金上的问题,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求援()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B.世界银行 |
| C.世界贸易组织 | D.关贸总协定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所说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 B.实施固定粮食税 |
| C.允许资本家经营 | D.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 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 )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