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本题共10分)
(1)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2)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对外开放中具有影响的四项成就。
九(1)班同学探寻美国崛起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2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请问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2)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每例1分,共3分)
(3)通过探讨,你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具备哪些要素?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英国史》
材料二: (美国)国会(包含参议员和众议院)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865年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签署了有关投降的协议。在谈判中,李将军希望他的骑兵和炮兵能够保留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马匹。而格兰特则回答:“如果这些士兵没有现在所乘马匹的帮助,就很难收获下一季的庄稼,养活家中老小过冬,我会这样安排的。”
材料四: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革命开辟了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英国式发展道路,最终促使英国由“君主独治”过渡到了“君民共治”的政治形态。在这种政治形态中 “国王及国会间合作”关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妥协关系,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场谈判终结了美利坚民族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是什么?其对于这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4)1880年法国政府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赦免与当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何具体联系?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三: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材料四: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至于西方,十八世纪儒家思想远涉重洋,对欧洲民主启蒙以至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曾经有过正面启发或触媒作用,一度备受颂扬。但随即被贬为无用之物,弃之唯恐不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具体内容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个学派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个学派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3)根据材料三回答孟子的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4)根据材料四分析,儒家思想对其它国家或地区起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民主”、“法治”是无数先贤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5-1795在位)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四: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五:“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材料六……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是历史上最早的法治与民主政治的代表,它们分别出自于哪个国家?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内容应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该国确立了什么制度?
(3)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考点:法国大革命。
(4)试题分析:《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主要学习美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孙中山中华民国的成立。
(5)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六文献的性质。
(6)试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