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完成下列题目。(6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从这首诗内容看,“万事非”中的“万事”是指哪些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2小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指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这样的情怀?
下面两诗句都出自范仲淹的词,请简要说出它们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0—13题。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上阕的表达方式是,下阕的表达方式是
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A夸张、排比、比喻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山”、“原”,这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
这是以 手法
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诗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联系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体会此主旨句的含义。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从诗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当时是过怎样的生活?()

A.藏身市区 B.穷困潦倒 C.云游四海 D.归隐山林

作者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他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A.自命清高,不屑与人交往 B.心志颓丧,无意交友。
C.山中的东西很平常,恐有献宝之虞。 D.自觉满足,不再贪求。

赏析《墨梅》,完成小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