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从①到②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B.非地带性现象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是
A.热量 | B.海陆分布 | C.海拔 | D.水分 |
读下图,回答1-6题。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 B.热量不同 | C.降水不同 | D.地形不同 |
左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 B.动物资源优势 |
C.劳动力资源优势 | D.土地资源优势 |
针对左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右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⑤⑥⑦⑧ | D.②⑦⑧ |
左图所示区域比右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 | B.热量条件好 | C.人均耕地面积大 | D.交通发达 |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右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省区 |
稻谷 |
小麦 |
甘蔗 |
甜菜 |
||||
a |
242.4 |
1.5 |
57.5 |
|||||
b |
156.7 |
42.3 |
18.2
|
“湖广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区,其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
下列哪一个气候材料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征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 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