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有错误的是
| A.这里的“人”是指“城邦”中的男子 |
| B.这里的“城邦”实际是指公民集团 |
| C.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
| D.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
|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 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 |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这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
|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
|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
|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
|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
|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
|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