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测定碳酸钙粉末的纯度(含杂质SiO2),某学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加入过量盐酸;③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V mL。
方案二: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用c mol/L盐酸V mL(过量)溶解样品;③取溶解后的溶液用c′mol/L NaOH溶液滴定,恰用去V′ mL。
方案三: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高温1000 ℃煅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 g。
方案四: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加入足量c 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③过滤并取滤液;④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c′mol/L Na2CO3溶液V′mL;⑤将步骤④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量为M′g。
依据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方案一中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得的碳酸钙纯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方案二中: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烧杯、铁架台附件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四中计算碳酸钙纯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结果碳酸钙纯度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综上所述,请从实验条件的难易、操作引起实验误差的大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你认为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其他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四: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5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按E、D、B、A、C的顺序依次增大;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A2B,A2B中所有粒子的电子数相同,且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D元素形成的单质__________;B与E形成的化合物E2B__________;A、B、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D、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

为清理路面积雪人们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 XY2含有54 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该物质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填“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单质在W的常见单质中反应时有两种产物:不加热时生成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加热时生成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

已知某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元素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与Y相邻且Z、W能形成一种WZ2型分子。
(1)m=________,该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Z、W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XY2和WZ2都为离子化合物
B.XY2分子中仅含离子键,WZ2中仅含极性共价键
C.H2Z比HY的稳定性强
D.X的阳离子比Y的阴离子半径大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________。

(5)水的沸点比H2Z的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微粒间作用力的变化情况(填“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或“分子间作用力”):
①NaCl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Cl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SO2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酒精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NaOH和HCl反应时形成_______和_______;
⑥反应2H2+O22H2O中,被破坏的是________,形成的是________;
⑦CaCl2和Na2CO3反应时,被破坏的化学键有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
⑧Na2O熔化时被破坏的是________。

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该化合物由______键形成。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
(3)Na3N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比较Na3N中两种粒子的半径:r(Na)________r(N3)(填“>”“=”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