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定碳酸钙粉末的纯度(含杂质SiO2),某学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加入过量盐酸;③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V mL。
方案二: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用c mol/L盐酸V mL(过量)溶解样品;③取溶解后的溶液用c′mol/L NaOH溶液滴定,恰用去V′ mL。
方案三: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高温1000 ℃煅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 g。
方案四: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②加入足量c 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③过滤并取滤液;④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c′mol/L Na2CO3溶液V′mL;⑤将步骤④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量为M′g。
依据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方案一中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得的碳酸钙纯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方案二中: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烧杯、铁架台附件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四中计算碳酸钙纯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结果碳酸钙纯度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综上所述,请从实验条件的难易、操作引起实验误差的大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你认为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其他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四: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I.在甲池中,若A端通入甲醇,B端通入氧气,丙池中装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 00%的Na2SO4溶液100 g,过一段时间后,丙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99%。
(1)此时A端为电源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乙池溶液的体积为1 L,则此时乙池溶液中c(H+)=______________(不考虑Ag+的水解)。
(3)丙池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下)
Ⅱ.制取KMnO4的最好方法是电解K2MnO4,若此时把丙池中阳极材料换为铂板,阴极材料换为铁板,硫酸钠溶液换成K2MnO4溶液,则可制取KMnO4。
(4)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将6 mol H2和3 molCO充入容积为0.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H2(g)+CO(g)CH3OH(g),6秒末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0.6倍,
(1)H2的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2)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1)美国的探月飞船“阿波罗号”使用的就是氢氧燃料电池,电解液为KOH溶液,已知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则负极反应式为:;
(2)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克,铜表面导线中通过 ____ mol电子。
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试些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 | B.溴水,浓H2SO4 |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H2SO4 | D.浓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3)写出乙烯与溴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反应。
元素的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下表列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
Al |
B |
Be |
C |
Cl |
X |
Li |
电负性 |
1.5 |
2.0 |
1.5 |
2.5 |
3.0 |
4.0 |
1.0 |
元素 |
Mg |
N |
Y |
O |
P |
S |
Si |
电负性 |
1.2 |
3.0 |
0.9 |
3.5 |
2.1 |
2.5 |
1.8 |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知元素的电负性越大,____(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越强。
(2)推测Y 为____(填元素符号),用电子式表示X元素与Y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