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铝和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
B.两份相同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前者多 |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熔点都高 |
D.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 |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B.Na![]() |
C.H+![]() |
D.![]() |
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吸氢后制备的二次电池(充放电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 mol·L-1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K+移向碳电极 |
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 2H+ |
C.充电时镍电极的电极反应为Ni(OH)2 + OH――e-= NiO(OH) + H2O |
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后,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又逐渐变浅。(已知:3I2+ 6OH—= IO3—+5I—+3H2O , IO3—离子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2e—= H2↑+2OH- |
B.a为电源正极 |
C.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没有IO3— |
D.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KI + 3H2O ![]() |
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
图Ⅰ的目的是精练铜,图Ⅱ的目的是保护钢闸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Ⅰ中a为纯铜 |
B.图Ⅰ中SO42-向b极移动 |
C.图Ⅱ中如果a、b间连接电源,则a连接电源负极 |
D.图Ⅱ中如果a、b间用导线连接,则X可以是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