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 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 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 )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的实践始于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欲迟则欲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材料表明梁启超
| A.赞同三民主义 | B.认清政府本质 | C.倾向民主革命 | D.主张维新变法 |
王守仁指出“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下列主张与之相似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知识即美德 |
| 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D.人非工具 |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
|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
| C.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
| D.中央集权制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积极革命的成果 |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转变 |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政权保障和成功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