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少年中国说索 陈祖芬
①我读书随性,插空翻阅手边的书,竟在一部“80后”写的小说里,翻到几乎占了一章的《少年中国说》。作者显然爱煞了那篇文字,管他有没有这么写的,一如小说起名叫《断章》。足足20万字,绝不缺斤少两——那文字要是化开来,那感受,那回味,是远远不止20万字的。
②作者写江南小镇,阳光如温得恰到好处的酒,沁着丝丝缕缕梅子一样青涩的气息,再睁眼时,已是残阳一点将坠未坠, 晚风如锦,上绣祥云。秋千上下缀满了别处飘来的粉色花瓣,不似她因秋千而起,更像秋千因她而飘逸飞舞。风是此刻唯一的读者,却没有什么耐心,胡乱翻弄着白绢。
③母亲从箱子里拿出一匹上好的玉色暗花回纹锦缎,为她赶制旗袍,竹叶领,窄罗袖,宽摆提花滚边,斜襟琵琶盘扣,在月光下泛着潋滟的水色。第二天清晨,暖玉生烟一样的旗袍,掺着碎金似的阳光,于蜿蜒起伏中撩拨出琵琶的韵律。
④现在“80后”、“90后”的作者太多,已成雄踞之势。我看封面,这一位叫程萌,我不知道这个女孩是何方神仙,因为南方北方她一样写得入扣丝丝,叫人心驰神往。书中的江南女孩桃叶,“九·一八”后走上抗日路,故事从小镇铺向上海、黄埔军校、北京等。最后写到北京,写北京的雪往往从夜的深处开始飘落,不急不慢,从容淡定,卓然地在一片鸿蒙中彰显国士风度。待到天色欲暝,寒鸦将语,已是万物素然,举目皆空。天色水葱儿一般的通透起来,浑圆的雪景便匀匀净净地上了一层蜜色釉。
⑤有这样的美文,《断章》是完全可以断开了读的,或者说,几乎可以从随便哪章开始读。淡定文字,浓情中国。当战火烧向江南,桃叶这样的豆蔻少女要求前来送兵器者在授人以鱼的同时,莫忘授人以渔,习武三日后便去上海参军。
旗袍之韵律,阳光之气息,蓝锦之天色,塑造了美的化身桃叶。但是战争是美的毁灭。不,战争使人从知耻而后勇,到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攻读,于是进攻。在黄埔军校,老师问及,如何强国?如何实现民族之复兴?桃叶滔滔说来竟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从中华儿女必舍生忘死,共攘外敌,到随后, 朝野内外,各司其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举国上下,知难而进,博观约取,居安思危,韬光养晦。
⑦如果说古有班姬续史,谢庭咏雪,那么今天,程萌这样的女孩儿就在讲述居安思危、韬光养晦。如此“80后”,让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⑧桃叶参加的队伍行进到南昌城外,敌军飞机正猫戏老鼠般地居高轰炸,坦克展开如扇面一样,卧在城外。然桃叶他们所有的人,都是一脸的从容和蔑视,赴死如赴宴,决绝地向着南昌城大步迈进。真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⑨几场恶战下来,桃叶几个少年人,稍显沉默,却仿佛假眠的虎狼。一枚榴弹又呼啸着从日军那边飞了过来,一个少年就那么纵身一扑,生生地抱住了那颗榴弹……
⑩桃叶在抗日路上,一路默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11梁启超写完《少年中国说》,就自称少年中国之少年。“80后”程萌,把优美和壮烈糅合了写,断开了写,非常少年,也非常中国。
(选自《渤海早报》,有删节)
本文转述了《断章》中描写桃叶的许多精彩片段,阅读后,填写表格。

环 境
主 要 事 件
江南小镇
 ①

 ③
江西南昌

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段画线句“旗袍之韵律,阳光之气息,蓝锦之天色,塑造了美的化身桃叶”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文章结尾处“非常少年,也非常中国”这句话。(150字以内)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微博和微信以及二者的差异。
④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⑥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⑦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但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开头提到两条消息有哪些作用?
第⑤段划线句中“截止本文写作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相较于微博,微信具有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杨柳
丰子恺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
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缘故。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日“万树垂杨”,写春色日“陌头杨柳”,或竞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扬。
(选文有删改)
选文第一段中加点的“仍是”一词有什么作用?该段文字作为全篇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三段写牡丹和葡萄的“贵”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对于花木的向上之态,下面两段文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你如何理解?
①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节选自《白杨礼赞》)
结合文意,赏析下面的句子。
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联系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宽容是一种爱》,完成小题。
宽容是一种爱
肖复兴
①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②宽容是一种爱。
③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最起码也成了你来我往的AA制的记帐方式。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
④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
了长达九年之久,各执一辞,谁也不让谁。最后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自己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难,我是很难把这个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⑤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便都蔚为文章。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⑥十六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未出名时,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被当时已久负盛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第谷在繁忙当中,向开普勒发出邀请。开普勒前往布拉格的路上病倒了,第谷得知消息后给他寄来了钱才使得他一家来到布拉格。但由于妻子的缘故,他和第谷产生了误会,他毫无根据地谩骂了第谷一通后不辞而别。但第谷觉得这个年轻人富有才华,便由秘书代笔写信请回了开普勒,是第谷的胸怀感动了开普勒。合作不久,第谷就身患重病。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观察星辰的科学底稿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开普勒,开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和底稿整理出来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
⑦这就是宽容。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并在临终之前将一份最珍贵的信任托给他。这种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便也化解了一切,裹携着你跟随着他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这种宽容让人钦敬。
⑧宽容是一种爱,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和给予。宽容,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一种付出和给予。
⑨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和复杂,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我所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去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内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勾心斗角。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给予对方,多一份爱给予这个世界?即使我们一时不能做到像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更难以做到如第谷一样成为一片宽广的海,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⑩宽容,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原文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用意是什么?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④⑥两段的内容,并说说这两段文字的作用。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一句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2分)
刷金的菩萨不能擦
①荒漠变成绿洲,需要多久?25年。这是来自库布其沙漠的答案。一代代治沙人种下的树苗,从一寸始,然后一尺,一米,一亩……今天是5000多平方公里。最近,一个公益广告用镜头呈现了这布满艰辛的光阴,打动了很多人。
②有观众感叹:写在大地上的文章,不需要半点修饰。点点滴滴的浇灌,日日夜夜的守望,像沙柳树一样伫立大漠的坚守,怎不让人肃然起敬?莎士比亚说,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的。实实在在的努力,没有水分的成功,总是震撼人心的风景。
③反之,饭怕掺沙,酒怕掺水,刷金的菩萨不经擦。前段时间,一个知名女登山者为了尽快创造纪录,在攀登珠峰过程中租用了直升机,一时批评者众。靠直升机把自己“抬上珠峰”,有悖“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顸”的登山精神。在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更是显得触目。
④心远地自偏,登山本是冰天雪地里的“寂寞”运动,但一旦附着功利心、染上浮躁气,照样会做虚功、冒虚火。可忧的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浮躁风气所及,走捷径、抄近道、搭“直升机”甚至“火箭”的现象,其实屡见不鲜。
⑤一些干部不踏实干事,总想走“上层路线”来个平步青云;有的科研人员坐不得冷板凳,汲汲于发论文抢项目;不少企业等不得艰辛研发过程,忙着找门路赚“快钱”。更不用说,“成名要趁早”的喧嚣、“速成”的“秘笈”,充斥在社会各个角落,错乱了不少年轻人的价值坐标。
⑥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只百灵鸟,为了轻松得到虫子,愿意用羽毛换虫子,结果,最后没羽毛不能飞的时候,它既不能交换到虫子,也不能自己飞着去找,只能活活饿死。其实,最容易走的路,很可能是最难的。因为毫无根基的“捷径”之上,浮现的是一片海市蜃楼,一脚踏上去只会掉入陷阱、滑向深渊。君不见,贴金抹粉的政绩工程,最后成了贪官落马的导火索;欺诈牟利的违法行为,早已埋下了企业轰然倒塌的祸根;“一夜暴富”的幻觉,挑动了传销团伙根本停不下来的疯狂….
⑦“能不能给我们指示一条成功直线?”曾有青年问一位著名企业家。没想到这位企业家斩钉截铁地回答: “成功就像山顶一样,哪有什么直路可以走呢?”冰心先生更是写下警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凡有作为者,不依赖于机巧,也不寄望于侥幸,埋头苦干正是他们不变的生存姿势。以一幅《父亲》感动世人的著名画家罗中立,为艺术院校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寓意只有不惧坎坷起伏而执著追求者,才能实现梦想。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创业之路、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这样?
⑧作为最早成功登顶珠峰的人,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的感言发人深思:我们征服的不是山,是我们自己。放下欲望的负累,摆脱名利的羁绊,怀着一颗真诚而坚定的心,我们走自己的路,就有了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就能企及“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⑦段中有一个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6分)
脚下的流沙
①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②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③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盎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④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③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⑥我惊讶地望羞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⑦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⑧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⑨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⑩我听了,一下子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一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11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12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13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14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
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15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16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本文写了有关“脚下的流沙”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题目“脚下的流沙”有何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第③段:
第⑥段:
从全文看,为什么说“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